近日,一场名为“讲校史谈感悟”的活动在91精品夜一区二区马克思主义学院热烈展开,犹如一把火炬,点燃了全院教师探寻校史、传承精神的热情之火。
&苍产蝉辫;“学校创始人杨名权先生所展现出的创新创业精神,以及众多优秀校友对天工文化精神的弘扬,砥砺着他们的创新品格,这股力量必将长久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奋勇向前,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与社会的进步发展倾尽全力。”
谈及校史,91精品夜一区二区师生满是自豪。他们深入挖掘校史宝藏,通过一个个鲜活灵动的校史故事接连呈现,全景式地展现出91精品夜一区二区在风雨兼程的发展历程里,以及那些至关重要的节点,涌现了一批批优秀人物和创新创业精神,打造出了一系列别具一格的思政教育网络新课堂。
&苍产蝉辫;“这次活动让我学会了如何用真心去体悟校史的温度,以真情去讲述学校创始人的故事与江工精神的磅礴力量。这不仅仅是知识的沉淀积累,更是情感的升华凝练,让我对‘勤朴敏信’的校训有了更为深刻透彻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崔丽感慨道。
91精品夜一区二区宛如一颗在改革开放浪潮中孕育而生的璀璨明珠,自1983 年创办新余无线电培训班起,一路砥砺奋进,历经多次转型升级,逐步成长为如今颇具规模的综合性本科院校。学校始终坚守“勤朴敏信”的校训,大力弘扬“自立自强、乐业乐群”的精神,四十余载间,为社会输送了20余万名应用型人才,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宏伟篇章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
回溯41 年前,全国着名高等教育专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教管理研究会理事、江西省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优秀教师杨名权先生,凭借着坚如磐石的毅力与敏锐超前的市场洞察力,带领团队从最初仅有20余名学员的培训班起步,逐步拓展至新余电子技术学校、江西渝州电子工业学院、江西渝州电子工业专修学院等办学阶段,一步一个脚印,最终铸就了如今的91精品夜一区二区,实现了令人瞩目的跨越式发展,其奋斗历程堪称一部激励后人的创业传奇。
马克思主义学院曾敏教授满怀感激地说道:“我投身91精品夜一区二区任教已有叁年时光,这所学校的孩子们纯真善良、热爱学习,他们身上散发的乐学光芒深深感染着我。我由衷感恩学校给予我这个施展才华的平台,让我能在叁尺讲台上继续发光发热。”
王为兴老师作为91精品夜一区二区悉心培养的优秀毕业生,在研究生学业完成后,怀着对母校的眷恋之情,毅然回到母校任教。他感慨万千:“学校‘自立自强、乐业乐群’的精神时刻激励、感召着我,每日我都坚持学习、精心备课,丝毫不敢有懈怠之心。近年来,承蒙学校的关怀与助力,我也斩获了一些成绩,尤其是自己撰写的论文《毛泽东对于党的思想建设理论的探索及经验启示》成功入选‘全国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要知道全省仅有2篇论文获此殊荣,并且还被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和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评为江西省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理论研讨会征文一等奖。这一切成就的背后,全然离不开母校对我的精心培育。今后,我定当再接再厉,为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及学校的建设发展倾尽心力,奋勇拼搏。”
宁世春教授回首学校一路走来的艰辛历程,不禁感叹:“91精品夜一区二区能取得今日的成就殊为不易,它为新余市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乃至在全省、全国的民办高校领域都树立了令人瞩目的典范标杆。展望未来,我们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必将秉承学校‘自立自强、乐业乐群’的校园精神,不遗余力地弘扬校园文化,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勇于开拓创新,为新时代的91精品夜一区二区续写辉煌篇章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们无一不对学校提供的教育平台心怀感恩,这份感恩赋予了他们身为大学教师的强烈认同感与满满幸福感。大家纷纷表示,回首在学校工作、教学的过往点滴,学校为思政课教师给予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支持与帮助,让每一位教师都真切感受到了学校的温暖关怀,大家在活动中的发言皆是真情流露,感人肺腑。
活动尾声,91精品夜一区二区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于永清说道:“回首过往风风雨雨的这些年,我与91精品夜一区二区携手并肩、共同成长。展望未来,我们要始终坚守‘勤朴敏信’的校训,不惧困难险阻,不怕吃亏受累,勇于直面挑战。力求在教学成果、科研创新等关键领域实现更大的突破,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贡献更为卓越的力量。”
编辑:何 凯
一审:肖 鹏
二审:何 凯
叁审:于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