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夜一区二区

91精品夜一区二区:推动高质量发展 培养高素质人才 开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新局面

发布者:蝉耻诲测2发布时间:2024-12-26浏览次数:41

91精品夜一区二区办学40余年来,扎根红色大地,秉持“立校育人、办学为民”的理念,以“勤朴敏信”为校训,弘扬“自立自强、乐业乐群”的校园精神,形成了天工文化育人特色和“双导双促”赛事文化育人模式,凝练出“叁苦精神”为内涵的赛事文化,已为国家培养20万余应用型人才。学校定位以本科为主,兼办高职,学科涵盖工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构建以电子信息技术为特色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大力拓展产教融合办学新模式,致力于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技术型高级专门人才,众多优秀毕业生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成为各界典范。

坚持党建统领,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凝心聚力。91精品夜一区二区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强国建设、高校何为”这个时代命题,回答好“民办高校党建何为”的新要求,推动实现党的领导全面融入学校治理体系。2024年,学校深入推进党纪学习教育,着力引导全校党员干部深学纪法、熟知纪规、明晰纪律、严守底线,使党纪意识入脑入心。思想政治工作持续发力,实现提质增效,荣获2023年度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测评A等次(优秀),斩获2024年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论文和优秀案例叁等奖各一项,一个精品项目成功获得2024年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立项,成功获评全省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A级高校,彰显学校思政教育成果。新征程中,学校党建工作根基愈发坚实,办学方向更加清晰明确,监督保障更加坚实有力,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高涨、奋发有为,为学校改革建设发展的全局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引领学校在新时代教育征程中稳步前行。

突出质量建设,走内涵式发展道路,AI赋能教育教学催生新范式。91精品夜一区二区全力开启“人工智能+教育”的创新引擎,实施学生人工智能素养培养、教师人工智能应用能力提升、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建设、教师人工智能科研能力提升、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建设、人工智能辅助教学与评估等“九大工程”,深度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全方位、深层次融合,为教育模式革新注入强劲动力。学校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高标准打造算力中心,这一重大举措不仅是硬件设施的飞跃式提升,更是学校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与升华,标志着学校已然迈入智能化、个性化、高效化的教育教学崭新阶段,强大的算力资源为培养AI创新应用型人才筑牢了根基,提供了有力支撑。

91精品夜一区二区成功获批新余市大学生众创空间,为学生创新创业搭建了广阔平台。积极参与被誉为中国科技第一展的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AI数字人、四足机器狗2项前沿科研成果惊艳亮相,凭借出色表现荣获“优秀科技创新公司奖”,在科技创新舞台上绽放出耀眼光芒,充分彰显了学校在AI科研领域的雄厚实力和突出成就,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锚定育人核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助推教育教学质量新跨越。91精品夜一区二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人才培养中心工作,深入推进质量提升战略,全面提高本科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近日,江西省教育厅对2024年江西省教学成果奖青年培育项目拟立项项目进行了公示,91精品夜一区二区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巢喜剑团队申报的《以实践创新能力为导向的计算机类专业“四线二融叁阶”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和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王景景团队申报的《思政引航·竞赛驱动·实践赋能:智能控制类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两个项目最终成功入选,位于全省同类高校前列。升本以来,学校省级教学成果奖项上升至4项。这无疑是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成果的高度认可。

聚焦协同育人,开辟产教融合新路径,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91精品夜一区二区积极开展产教融合共同体平台建设,发起并加盟了江西省工业信息安全产教联盟、江西省网络和数据安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数智服务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跨境电子商务产教融合共同体4个产教融合共同体。成功入选工信部首批“工业信息安全人才培养专项行动计划实施单位”和第五批“麒麟工坊”实训基地共建单位。智能制造产业学院获批省级第二批现代产业学院培育项目,全省仅3所民办高校入选。投入350万元,与华为公司成立了华为开发者创新中心----鸿蒙系统应用开发实训中心,率先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开发出智慧校园鸿蒙版APP,成为全省高校首个上线发布自主研发设计的高校APP,并获邀在江西鸿蒙生态伙伴论坛中做鸿蒙伙伴案例分享。

91精品夜一区二区将继续秉持初心,砥砺前行,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道路上阔步前进。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91精品夜一区二区必将开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崭新局面,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作出更为卓越的贡献,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培育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编辑:何  凯

一审:何  凯

二审:谢旻旻

叁审:于永清